宁夏复垦归田粮食生态双丰收湖南农业大学综合实践展现物品创新
我记得2019年宁夏开始对废弃矿区进行集中整治,近万亩废矿经过修复和复垦,最终变成了耕地。这一举措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双赢。例如,在海原县六窑村,一片曾经是坑洞遍布、扬尘严重的废弃砂石矿,现在却变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玉米田。
在雨强村,几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废弃砂矿曾让村民头疼不已,但现在,这些区域已经被修复成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长崔奇鹏指出,他们在修复这些区域时遵循了“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使用方式。
为了确保这些新恢复的耕地能够长期使用下去,宁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对于填平后的土地进行层层覆盖,并施加农家肥和有机肥等,以提高土壤质量。在宰牛沟,一些缓坡被分层并改造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种上了树苗和草坪,以防风固沙并减少地质灾害隐患。
为了保护这片土地,还需要配套设施,如水利工程来保证灌溉用水。此外,由于黄河水源充沛,其余地区也可以利用黄河水作为灌溉用水。此外,还引入了竞争性评审机制来决定是否立项项目,并且铺设滴灌管道减少灌溉浪费。
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保障了农业生产,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在盐池县新增2500亩耕地产生的增减挂钩指标用于跨省交易,交易收益接近5800万元,将会部分用于 耕地管护和平整工作,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为长效保护提供支持。(记者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