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菜技术大全白芦笋采收后田间管理秘籍
采笋结束后,为了促进新一代芦笋的健康生长和丰产,以及确保田间环境的整洁与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田间管理措施:
撤垄:在无雨或雨量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撤垄工作。撤除嫩茎时要小心,不要损伤地面上的芦笋及鳞片群。撤去后的土壤应留置5-10厘米厚度,以龟背形状覆盖。
施肥浇水:采收完成后立即施用有机肥料作为主体,化肥为辅助物质。注意调节氮、磷、钾的比例,以保证营养均衡。此外,还需预先将土杂肥和氮磷钾复合肥等深埋于芦笋沟内,并结合撤垄操作,将其有效利用。在秋季,当嫩茎开始抽出地面时,再次施以秋发肥,为促进来年新芦笋的成熟提供必要条件。此外,在施用追发肥后,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便营养素能被植株充分吸收。
中耕除草:中耕是破坏土壤结构、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以及消灭杂草的一种重要措施。在不伤害根部的情况下,进行适当深度的中耕,同时要及时清除周围所有杂草,以免影响到正规植株。
打顶疏枝:在母茎达到150厘米高时开始打顶处理,控制株高以防止过密造成病虫害和倒伏问题。同时,对病损或多余部分进行修剪,让植株得以通风换气,从而提高整体抵抗力。
病虫害防治:对于主要病害如茎枯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选择良好排水的地块定植、彻底销毁病残材料、春季喷洒农药等方式。而且通过科学施用有机与化学化肥,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此外,如遇到蚜虫等飞行性害虫,可使用特定的杀虫剂对付,而地下昆虫则可采用呋喃丹类产品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