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曾经的盐碱滩今朝成为了丰收的田野是不是农业综合发展奇迹
核心要点:吉林省西部地区是全球三大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盐碱地因其高浓度的盐分和碱性,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不适合耕作的“八百里瀚海”。然而,近年来,通过农业科技手段对盐碱地进行治理改造,这些曾经荒废的地带已经转变成为产粮强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金秋十月,当地农民们在大安市忙于收获季节,对新鲜成熟的庄稼表示满意,他们确保了丰硕的收成。
在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的一处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一名农民驾驶着他的收割机,在一片充满希望的水稻田中缓慢行驶(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记录下了这一幕。
另一幅照片显示的是位于联合乡万福村的一片金黄色的稻田(无人机拍摄,10月11日摄),也是由许畅记者所拍。这两张图片共同见证了这片昔日荒漠化土地现在如何因技术与汗水而焕发生机。
在同一天,即10月12日,也是在海坨乡的一个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一位农民正驾驶着他的收割机,在盛开着花朵的小麦田中穿梭(无人机拍摄)。这是另一次由许畅记者捕捉到的美丽瞬间。
此外,还有一张照片展示的是嫩江畔的小麦田,那里的金黄色小麦如波浪般起伏,是一个从空中俯瞰得出的壮观景象(无人机拍摄,10月11日摄)。
责任编辑:鲁建滔